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我在农商行经历的那些“不可能”》
  • 散文:《我在农商行经历的那些“不可能”》

    更新时间:2018-12-29

    查看详情

记得多年以前接触到一句广告词叫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初次接触时,感觉也就是句用在广告里很“拽”的话,对其中的内涵半信半疑,一笑了之!

然而自从在农商行上班后,经历了从所未有的“经历”,成就了自己原以为的“不可能”,才越发感觉到,越是简单的话,越是像是生活中的“真理”。

曾经我以为我不可能会打算盘。2009年刚入职农商行的时候,那时候的农商行还叫农信社,还没有引入综合柜员制,柜台上办业务实行两个记账员+一个出纳的模式,出纳坐两个记账员中间,遇柜台上客户存取款时,出纳往往左右开弓,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让门外汉看得眼花缭乱,但也感受到畅快淋漓、一气呵成。不知为何,联社规定,不允许用计算器。这可难倒一大批珠算零基础的大学生员工。我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过珠算,到如今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唯一会背的一句口诀大概就是“三下五除二”了——我想我是不可能学会打算盘的了!

然而,在主办会计的要求下,为了将来能顺利地接过出纳的岗位,我开始上网搜罗珠算口诀,开始学起了指法,开始了从1+2+3……一直加到100,再从100一直减到1,这样反反复复地练习。经过一个星期起早带晚的“魔鬼”训练,在我刚开始有模有样地打起算盘时,我就被“赶鸭子上架”,接了出纳岗,虽然刚刚上岗时手心里经常全是汗,但我终究还是把原以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后来,随着岗位的调整,开始实行综合柜员。有人说,做综合柜员,不可能不错钱给客户的。话虽说得有点夸张,但这让我深深地感觉不可掉以轻心。在告诫自己做到“取款先记账后付款,存款先收款后记账”要求的前提下,时刻不忘“细心”二字,在综合柜员岗位上的一年多时间里,即使经历了两次春节,两次农忙,竟然也真的没有出现过付(转)错钱给客户导致短款的情况。我认为,这是我在综合柜员岗位上最值得称道的。

后来,我又转岗客户经理。当初次面对动则数万元的核销贷款清收任务时,我在想,都是至少三五年的“烂贷款”了,怎么可能收回来啊,要收回来早就应该收回了,要知道贷款逾期后越早清收也就越容易清收啊!尽管心里这样想,但面对任务,还是与同事一起去催收了。刚开始上门催收,还有些生怯,一个星期跑下来,逐渐地总结了一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语,同时还偶尔地适时插上几句“狠话”。就这样,又过了大概一个月,有一位欠贷七八年的孙姓贷款户,主动来办公室找我们谈签协议分期还款,并在一年之内还清了5万元贷款本息。就因为这一笔核销贷款的顺利清收,那一年,我提前半年就完成了一年的清收任务。

再后来,在文秘岗位上,我又实现了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独立完成领导讲话稿等等种种“不可能”。

我也渐渐明白,其实这些看似“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关键在于哪怕知其不可能也不因此而停下脚步踌躇不前,而是在前进中积累经验,寻找机遇,取得突破。这样,人生便在这些经历了的“不可能”中拾级而行!

(金湖农商银行 吴仁凯)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