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此生合当龙川老》
更新时间:2021-12-30
或是老了,每每作文总是想起电影电视上古人参加考试的情形来:拎个文房四宝的篮子进去,写一篇经天纬地的文章出来,而后,得金榜题名的风光,得洞房花烛的喜悦。今人也有这样的故事好讲,却不是我此刻要说。
我作文也懒,此刻要说的是:家乡江都的作家协会正有个“爱在龙川”的征文,作文若写得好时会奖励一两瓶酒,酒是叫毛铺的苦荞酒,听说很不错。家乡有句口头禅:一人不喝酒。若真得了酒,呼朋引伴醉一回也好,于是便思想着写一回。
“爱在龙川”是征文的主题,“龙川”是家乡的别称,“爱在龙川”那自然是说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机灵一动,题目有了:此生合当龙川老。
“此生合当龙川老”,写下这句话时是觉着有些矫情在的。因为客观的实在,除了很少的机会是走出去旅游或学习,半百的我大多的时光是在家乡度过的: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成家。是的,在这里我都生活了半辈子了,应该没有什么意料之外的情形,会让我去别处终老。
真的作文了,真的回眸了,眸却不禁湿润了……
儿时,家乡叫江都县。家乡叫江都县的时候,我生活在我的老家,老家在近着县城的乡下。县城的所在叫江都镇,镇上有好吃的小笼包子、蛤蟆酥,有我喜欢的小人书。但乡下好吃好玩的更多,且更容易指望。好吃的比方祖母和母亲随着时令做出来的酱、滋糖饼子、滋油元子、粽子,饺子、酥头令等,好玩的比方逮蜻蜓、逮蝉、掏螃蟹,钓黄鳝等。说些深刻点的吧!老家老屋的右厢前有个猪的圈,那里有一家人最大的幸福依靠:猪。到了年终,无论是杀了猪,还是卖了猪,一家人都会添些新的衣服,实现些早就想了,因为囊中羞涩,却不能达成的愿望,然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盼过年。到年三十了,家人总是不会忘记在猪圈的门楣上贴上一个万年红的春联:猪多肥多粮食多。那会儿说猪多,此刻才发现有语病,记得老家的猪圈里一直只有一头猪的,猪多,怕是那会儿的美好愿望吧。
都说“少学如刀刻”的,儿时的其他也是如此,不惟上述,只是而今祖母和母亲去得也久了,有些过往,不提也罢。
家乡叫江都市的时候,我在县城有了一个小家。这会儿的家乡好像起了些变化。城区有了老城区和新区的分别。说是新区,隐约中记得最初是叫经济开发区的。再后来,新区有了另一处,原来的新区在老城区的南边,便叫做了南区,新开发的在老城区的北边,则叫做了北区。新老城区有河相间,那河上自然便得有桥:连接南区的叫龙川大桥,连接北区的叫龙川二桥。应该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老城区建了一个大的广场,叫龙川广场。不知不觉中,有那写字作文的,便开始唤这一方水土,叫龙川大地了!
说是龙川大地,那就不只是指城里,还有乡下。小家的居处虽然在县城,我却在乡镇上工作了近三十年。这二十大几年里,我成家,我有女。等我调到县城工作,孩子已经长大,有了她自己的工作。
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家乡据着以前的老名字仙女庙,叫做了仙女镇。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家乡成了扬州市江都区。因为工作近家的缘故,才得些闲暇的时光,因为一直以来对文字的爱好,便正好充回斯文,和家乡的文人先生们去采风几回:大桥、邵伯、宜陵等乡镇走一走,建筑、种植、加工等行业看一看,这才身临其境,获得些家乡变化的实在。家乡变了,经济在腾飞,环境在改善。一曲歌唱家乡变化的动听歌曲《春江花都》,让龙川儿女充满了自信,充满了骄傲,让自远方来的宾朋浮想联翩。
回首,光阴真如过隙的白马儿,一晃韶华不再,一晃人已半百,虽然有些遗憾,志向未能去得高远处,再回首,我却想由衷地说一句:此生合当龙川老。
(江都农商银行 樊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