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合规伴我成长》
更新时间:2017-10-10 作者: 佚名
2011年3月,我怀揣梦想、充满激情,在同学羡慕、家长期许的目光中加入了紫金这个大家庭,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银行柜员。
最初,面对这些看似形式简单、内容单调的工作,我并没有将师傅的谆谆教诲放在心上,更不知道合规的意义,以为每日营业终了账平钱对就可了事。直到有一天,我离开师傅,独立上柜,轧账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千现金。那一日下班,直到深夜,经过主管耐心的查找,调阅监控才发现,因为我没有严格的遵守记账规则,现金收款,先记了账,后又忘记向客户收现金。几经波折,虽然短款追回,但是这件事却在我的内心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规则不是纸上谈兵,制度更不是形同虚设。作为银行柜员,这个职业,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合规却与我们息息相关。这是我与合规的“初识”。
以后的日子里,我积极地向前辈们学习业务知识,工作之余更是认真学习总行的各类制度规范,不到一年,就在对公柜台独当一面。那天临近下班,一位对公客户行色匆匆来到了我的柜台前,说急用钱,赶紧要取二十万现金。核对完各项要素之后,折角验印的时候,才发现预留印鉴与实际不符,我耐心跟客户解释。他起初叫我先取钱,回去问会计拿了新印鉴再补盖,说自己并不知晓更换印鉴的事情。看我婉言拒绝后,他一下子就发火了,指着我破口大骂,还说“这是我自己的钱为什么不能取?”那一刻,我强忍着泪水,百口莫辩。一瞬间,我甚至怀疑自己,于情,他是我们的大客户,是否应该给他行个方便,救个急。可是,于理,理智告诉我,合乎规则、遵守制度,才是对客户负责。我很快调整了情绪,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始终微笑着跟客户解释:“印鉴不符确实不能办理,麻烦您回去取一下新印鉴,虽然快要下班,但今天一定帮您取完这笔钱再下班!”那位客户听后,态度缓和了许多。那一刻,我明白了,要想赢得客户,不是违背原则的一味妥协,更不是打破制度的行方便,而是用真诚的沟通维护制度,用真心的服务捍卫信誉。第一次,我感受到,坚守合规的信念,不仅能让这份工作合乎规范,更能赢得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这一次,让我对“合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014年12月,我转到了内勤主管的岗位,愈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大了。那个时候开始,就意识到合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更需要带领同事们一起捍卫制度、牢记合规。同事们拿不准是否合规的业务都会来问我,我知晓的都第一时间告诉如何处理,没有把握就去翻看制度文件。
那一日,同事跟我说,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客户,家属拿着存单来挂失却不愿意带来本人,问本人行动不便,是否可以上门服务。一打听,这位客户说是自己的父亲疾病,瘫痪,住在附近的养老院,因为看病急需用钱,要求尽快上门服务,办理挂失手续。我一刻也不敢耽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带着两位同事来到了这家养老院。言谈间,这位自称是老人儿子的人似乎并不那么关心自己的父亲,反倒是关心最快什么时候能取到钱。我望着病榻上那位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的老人,已经奄奄一息,神志不清,根本无法回答调查的问题。我告诉他,老人神志不清,无法进行代理挂失,可以通过公证的方式来取这笔存款。客户当场就翻脸了,说若迟拿这笔钱,耽误给老人看病,就去起诉我们。
离开养老院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十分纠结的,但当同事悄悄跟我说要不还是给他办吧,我却又是万分理智的。辗转联系到老人以前居住的社区,才得知老人的儿子在国外,并不知晓自己父亲的身体状况。那位客户只是老人的一个侄子,平时不怎么来往,但是知道老人还有不少钱时,就用了这招。老人的儿子回国后,特地来我们单位表示感谢,还在直销银行买了两百万的理财。若不是这次合规的服务,他会因为不知道父亲当时的处境而遗憾终生,我们更不会争取到这样一位优质的客户。看似平常的一次服务,却是一场合规与违规的较量,更是一种忠于职守的笃定和表率。这一次,合规不再是我一个人的“合规”,“合规”成了大家心中明了的标杆。
从综合柜员到内勤主管,整整七个年头,“合规”不断深入我心,一路伴我成长,一刻不曾忘记。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将始终铭记这份银行人的“合规”之心。
(紫金农商银行 邱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