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乌骓马的反思说开去……
更新时间:2015-07-23 作者: 佚名
——读扶明高局长散文诗《乌骓别霸王》有感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每每读到这首千古绝唱《垓下歌》, 心绪便如脱缰的野马,任其驰骋纵横、穿越时空,脑海里仿佛也情不自禁地浮现出2000多年前楚汉战争那史诗般的腥风血雨、人喊马嘶的战争场景。
是的,著名的《垓下歌》传诵千年不衰,它寄托了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义士侠客终其一生的抱负梦、忠义情。反映那个时期诸多历史性时刻的故事,如鸿门宴、胯下之辱、萧何月下追韩信、霸王别姬等等,人们至今耳熟能详、脍炙人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典故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直到现在,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还存留着他们争锋的楚河、汉界。当人们在棋盘上厮杀时,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之声。
虽说以前接触过一点秦汉史,对楚汉战争也有一些个人的理解和心得,这主要得益于接触到一些好的书籍和作品,但能使人怦然心动、身临其境,内心深处情不自禁迸发出那种一腔热血又岂止在少年的感觉,则是最近的事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得到了扶明高局长相赠的散文诗《乌骓别霸王》。由于以前看过《霸王别姬》的故事,一看题目便觉得很别致,切入点独特,瞬时便产生了一种先睹为快的冲动,待回到家里反复翻阅研读数遍后,不禁深深为散文诗中作者所倾注的英雄豪情所感染。作者在还原再现这一历史场景时,通过乌骓马作为第一人称来进行真情实感的抒发,可信度极高,尤其是对乌骓马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典型性格的刻画,读来着实令人拍案叫绝、荡气回肠,更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震撼力。
让时光倒流回到公元前202年那个寒冬,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西楚霸王项羽率800余残部被刘邦1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发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慷慨悲歌,虞姬也在含泪唱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后拔剑自刎。而此时军账外围栏里,跟随项羽南征北战、战功卓著的乌骓马发出仰天长啸般的嘶鸣……
“霸王啊,我的霸王,我的气吞山河的霸王!这血雨腥风摇天撼地的夜晚,你不该用缰绳窒息我的怒火,你不该用围栏困住我为你冲杀的豪情……”
作者完全融入到当时那危机四伏、千钧一发的情境之中。你看!乌骓马多么希望能和它的主人――横扫千军的霸王一起,像以前经历过千百次的战斗一样,旋风烈火般冲入敌阵,所向披靡,多么想再来一次“破釜沉舟”、扭转乾坤啊!但它和它的主人也都深深知道,这一切为时已晚,不会再来了。作者通过乌骓马对形成最后这无可挽回的悲剧结局进行了深刻的反醒,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是的,自古以来项羽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极力推崇者有之,深深为他力拔山兮的英雄豪气所敬畏和震撼,即使最后乌江自刎,也是王者的归去,充满了悲壮,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和尊严惊天地、泣鬼神,当然,持否定或批评态度的也大有人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见仁见智、喜好不一,实乃再正常不过,但如何从项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后来人来说多少能有一点启迪作用,在这一问题上作者也毫不吝啬笔墨,在作品中做了较为详尽的交待。
——刚愎自用、心胸狭隘。项羽攻进咸阳后,本应在此建都成就霸业,但他却不甘“锦衣夜行”,为了向江东父老显摆,不但不能虚心接受建言良策,反而一意孤行,还把提议定都咸阳的蔡生处死。项羽这种唯我独尊、心胸狭隘的性格,使他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和政治人才。刘邦的第一谋臣张良、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都是由于项羽的“不善待”而投奔刘邦。甚至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主要谋臣范增,后来也被无端猜疑,导致其愤然离去。这与刘邦广纳贤士的用人之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性情暴烈、失去民心。两军对垒勇者胜,在攻城略地过程中对敌方毫不手软、无情打击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对战事结束,已经缴械投降的兵士、手无寸铁的百姓的残暴行为实在令人心寒。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有史可查、有据可依的大屠城、大屠杀至少有6次,而这些屠城杀戮大多是在敌兵投降、百姓归顺之后大开杀戒的,致使其所到之处,民心尽失。其中的第4次便是咸阳大屠杀,军队成了项羽向秦国人复仇的工具,阿房宫的消失就是这次大屠杀中的“杰作”之一。
——战略失误、轻视对手。最明显的莫过于项羽逆潮流而动,重新恢复诸侯分封制,导致西楚王国仅仅组建两个月又重新开战,不仅使秦帝国统一六国后的局面土崩瓦解,老百姓又再受战乱之苦,也给项羽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军事策略上的失误也是导致项羽最终失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其时,刘邦采取两条线作战的方针,自己亲率军队与项羽周旋,吸引其主力,而由彭越和韩信所统帅的两个方面军从侧翼发展实力,虽然大小战斗刘邦明显处于下风,但由于侧翼发展迅速,且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双方总体实力的此消彼长,胜利的天平很快便倒向刘邦一边。反观项羽,由于没有巩固的后方,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小胜不断,反而由盛而衰。及至败局已定又图面子不肯过江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浅显道理也抛至九霄云外。至于鸿门宴上放跑刘邦,有人说是项羽实诚,不工于心计,也有人说是其自大狂妄、轻视对手造成的,这也只能任由他人评说罢了。
当然,谈到项羽便离不开虞姬,是虞姬红颜祸水导致项羽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吗,此种说法过于牵强,理由并不充分。
其实,导致楚汉战争由盛转衰,项羽最终落个功败垂成、乌江自刎的结局,原因确实是很多的,除上面分析的以外,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局限以及所处环境的复杂、严峻都远非今天所想象,故不宜用现今完人的标准过多加以苛求和审视。作为乌骓马,它忠心追随自己的主人南征北战、冲锋陷阵、屡建奇功,直至最后关头,不仅追随霸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迈气节令人动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最后关头仍试图“用带血的嘶鸣来把你唤醒……”,使人们又重新燃起希望,可惜,这最后的忠告和呐喊霸王还是没有听得见去。可以想象,它为无力扭转全军覆没的最终败局,内心深处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助啊,要知道,它只是一匹马啊,但我们要说,它又是一匹极不寻常的马,它是真正的英雄。
相信只要是读过《乌骓别霸王》这首散文诗的朋友,一定会和我一样心情复杂且久久不能平静,也一定会更加明白,历史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总是有它的道理。为什么项羽最终败给实力远不如他的刘邦,直到乌江自刎前他都没能搞清楚这个问题,有的只是一味的怨天尤人,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也更说明了乌骓马的难能可贵。其实,历史上的众多事件在当时都充满了变数,譬如假设鸿门宴上项羽依范增计策杀了刘邦将会怎样,假设张良、韩信、陈平、英布们不弃项投刘将会怎样,再假设项羽虽然兵败但在尚有回旋余地时及时“过江东”痛定思痛、“卧薪尝胆”又将会怎样等等……但历史就是历史,它从来就没有因为那么多的假设而被改写,对后人来说,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汲取教训,从中得到警示和启迪才是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真正目的。
眼下,对众多银行业机构而言,虽与当年项羽被围垓下不可同日而语,但毋庸置疑,在经济新常态大的环境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到位,以及电商业务日益金融化给银行业带来的冲击等等,银行业机构旱涝保收、坐在家里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马云曾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此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目前大家都已经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的一件事情,对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尤为如此。要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和做法无疑是痛苦的,这不是通过开一两次会议、发一两个文件就能解决的,没有背水一战的姿态,不拿出浴火重生般历练的勇气,不经历脱胎换骨的阵痛,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唯有这样,自我扬弃,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了的世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我们众多的农村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准备好了吗?
服务三农,做小、做散,作为农村中小银行机构长期坚持的市场定位和立足之本,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及银行自身效益的实现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成功做法正在逐渐变异走样,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也正在逐渐丧失,其实质无异于自废武功、令人痛心。一些基层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为图在地方有面子、有影响、有份量,热衷于和大银行争项目、争份额;有的在信贷营销上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超常规增长,发展模式粗放、单一,最终因无限制放宽贷款条件及管理跟不上,信贷资产质量走低,甚至出现重大风险损失。其实,在坚持服务三农定位不动摇的前提下,适当涉足其他服务项目和领域,使信贷产品、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一味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去碰撞,其结果便可想而知。由此,不禁令人联想到要是当年项羽不采取流寇式的作战方式,而是建立巩固的后方根基,稳扎稳打,还会最后因兵员匮乏、粮草断绝而遭受灭顶之灾吗?
刘邦在总结取胜之道时说,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皆人杰,我能用好他们,是得到天下的关键啊。此话至少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人才非常重要,二是知人善用更为重要。时代发展到今天,作为经济神经中枢、科技成果运用前沿的银行业,更是需要大量一专多能,跨学科、跨门类的复合型人才,今后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在这方面,目前就总体而言,相比于其他银行机构,基层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明显不占优势,人才流失现象甚至还是比较突出。出现这一情况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上需要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农商行的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客观、认真加以分析,多从自身找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要从战略的高度,切实将培养年轻人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使年轻人从内心深处爱岗敬业、爱行爱家。针对当前存在的人员流失现象,要从建立和完善机制入手,帮助年轻人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及培养考察计划,努力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三留人”氛围。要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增强员工的信心和归宿感,通过典型示范、用人机制创新、优化用人环境,鼓励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本领、守纪律的年青人在农商行三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脱颖而出。
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之所以在楚汉相争中最终败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了民意,失去了民心。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最终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也就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上述结论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也同样适用。时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和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本为我们更好地做好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我们却有一些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好大喜功,华而不实的做派开始显露,甚至不屑于再做一些面广、量大、费神且来钱不快的涉农业务;一些员工艰苦创业的精神丢掉了,追求享受、贪图享乐的思想逐渐抬头,老“农信人”起早带晚、走村串户的身影不见了,几十年来引以为豪的三农工作“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独门绝技失传了,和农户促膝谈心、共商脱困致富计策的情感疏远了……由此,近年来一些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农贷面一再萎缩、效益持续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局中人”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是一味地强调客观。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该醒醒了!
(作者系阜宁农商行监事长 周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