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金融服务 / 服务三农 / 宜兴农商银行:有力有效 推进乡村振兴
  • 宜兴农商银行:有力有效 推进乡村振兴

    更新时间:2024-01-15

    查看详情

2023年,宜兴农商银行在省联社的坚强领导下,坚守做小做散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坚决扛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利用点多面广的组织资源优势和本土法人机构的体制机制优势,立足做强做优全力支持“三农”的主力银行使命任务,胸怀国之大者,以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稳步提高。

一、全面推动落实,实现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1.升级方案,完善模型,助力整村授信提档升级。在前两年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金融惠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全面实现信用建档全覆盖,深化做好整村授信工作。针对农机具提档升级、种养殖户农资需求,锁定服务对象,制定专属方案,实现贷款精准投放。瞄准春耕备耕、春粮秋收、饲料预定、养殖户统一发包等时间节点,快速有效满足了农户的“短、平、快”金融服务需求。推进“三治惠民贷”等各项线上产品客户的评议与复评议工作,完成存量客户返检。利用跨机构客户信息,与系统数据进行交叉检查,完善客户精准画像,及时更新后台大数据信息,落实“线上获客线下触达”工作要求,完善模型设计,加强风险防控水平,助力强化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至11月末,共计导入预授信18.15万户,累计预授信金额达239.85亿元,已签约3.98万户,签约金额达57.8亿元,用信户数达5018户,用信总金额达7.66亿元。

2.健全机制,丰富产品,提高信贷服务品质水平。优化服务机制,创新政银村三方合作模式,有效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不断推出特色金融产品,全面助力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聚焦乡村金融需求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力度,优化资源供给,提升服务质效。总行支行上下联动,加强与地方政府、村委联动,按要求对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户完成走访,全面掌握金融服务需求,对满足条件的客户完成授信工作。充分利用无锡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项下的银政合作产品,用足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准入门槛、降低融资成本。因地制宜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加大现代种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农业、高科技农业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涉农、乡村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实施,做好“征信保护”政策,乡村金融服务获得感不断加强。至11月末,该行支农再贷款9.7亿元,累计支持涉农企业贷款317笔,支持涉农企业285户。

3.扎根乡村,搭建场景,落实便民点位全面铺开。加快“农商·苏服办”政务服务在普惠服务点的推广工作,不断完善全市城乡社区服务系统,持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政银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普惠点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普惠点的宜兴特色”。选取132个普惠便民点打造成为苏服办便民服务点,不断完善普惠点的功能品质,将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电商服务、物流服务、社会服务等“千条线”汇入普惠点“一根针”,实现百姓各项业务一站式办理,缩短百姓办理业务的物理距离。启动“党建+绿色普惠金融”驻村工程,指导普惠点承建银行选派党员业务骨干担任普惠点“绿色金融顾问”,提升金融机构对绿色小微企业的定向服务能力。立足辖内环保行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指导涉农银行推出环保贷、绿宜贷等专属绿色信贷产品。利用普惠点作为联系服务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与农企及农户积极对接,打造成金融助力发展致富、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对传统便民服务点进行提质升级,联合建设乡旅金融驿站,创建农商行综合金融服务特色品牌。至11月末,该行服务点共发生各类支付业务37.48万笔,金额2.47亿元。

二、善于守正创新,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1.坚持目标导向,做实三好工作,推广信用惠农信贷产品。服务好广大农户,服务好乡村建设行动,对接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多维度支持乡村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资金池”项目合作,助力以产业兴农为核心、以规模农业企业为关键,积极引导企业延伸前后端、拓展上下游,着力打造农业供应链金融。加大走访力度,开展精准营销,发挥“农担贷”“苏农贷”等省级信贷产品协同优势,为广大农户、农业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2.做好系统优化,落实改进流程,着力提高风险防范水平。优化普惠金融平台功能,通过实时后台业务数据更新,为支行和审批部门提供参考依据,防止授信偏差。严控授信模式,改变以往“全民信用”理念,采用“授信额度+提额额度”,实现精准用信。严控评议流程,增加交叉检验环节,规范评议人员管理,强化对评议结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积极对接政法委、公安局等单位,获取官方数据来源,及时更新户籍信息,完善白名单客户准入机制。

3.创新助农模式,多方联动发力,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升级。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文旅”对文旅产业发展、乡村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合法合规运用各大流量平台进行涉农产品推广,激发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各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构建有力为农服务联盟拓宽为农服务场景,挖掘金融需求,合力探索数字村务平台建设探索打造“金融+”综合服务新模式,积极打造“政务、村务、商业、金融”四位一体标杆服务点建设。

三、优化金融服务,赋能增色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1.立足客户,特事特办,上门服务暖人心。真心服务,优化特色上门服务流程,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通过上门办理或取证授权等方式帮助不方便前往银行网点的特殊客户群体解决其正常金融业务办理需求,持之以恒地做好客户服务。组建上门服务工作小组,不断扩大规模,服务足迹遍布大小街道、村落、医院及养老院,及时解决特殊客群急难愁盼的金融服务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地方金融主力军”的责任与担当。至11月末,该行全年办理上门服务620笔,特事特办452笔,

2.聚焦老年,完善举措,适老服务显温情。抓住乡镇老年客户占据较大比例这一关键点,以创建“文明规范服务适老网点”为契机,聚焦老年客户的金融需求,完善敬老服务举措,为“银发一族”提供有温度、有情怀、有品质金融服务。开通老年客户支付服务“绿色通道”尊老服务窗口,设置无障碍服务通道设立老年客户爱心专座,配备老视镜、轮椅等助老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厅堂式STM机具功能完成密码键盘改造,在实现存折现金的存入、支取及补登的基础上逐步更新其他适老服务功能,提升老年客户电子设备的使用率。部分网点设置尊老公益区,提高老年客户的服务体验。至11月末,该行已成功申报4家省级适老网点。

3.注重宣传,提升质效,金融为民守初心。关注消费者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为提升宣教服务的精度,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定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深入浅出的教育宣传活动,满足消费者对金融知识普及的诉求。以厅堂为主阵地,通过微沙龙开展金融宣讲,普及金融知识;通过举办“适老金融讲堂”“金融宣传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加深了乡镇消费者对金融政策的了解,提升消费者的金融防范意识;尤其针对老年客群,通过发放折页、案例展示、现场咨询等方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老年客户交流,用真实案例提醒老年居民防范风险,宣传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基本常识。让消费者在信息化发展、金融工具使用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至11月末,该行全年已开办金融宣讲近150场。(宜兴农商银行办公室)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