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营管理 / 经验介绍 / 沭阳农商银行:打出资金营销管理“组合拳”
  • 沭阳农商银行:打出资金营销管理“组合拳”

    更新时间:2023-11-21

    查看详情

面对资金成本持续上升的严峻形势,沭阳农商银行从优化负债结构着手,通过拓渠道、搭场景、调定价、优管理齐头并进,促进降本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可持续、服务实体更加有力。

多渠道、深营销,引入资金源头活水强化人人抓、时时抓、持续抓、联动抓、整体抓的存款营销策略,通过提升金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融合性,打造资金营销的合力。一是做实以“贷”引存。推进客户经理将存款营销抓在贷款管户过程中,自觉抓好存贷联动,将客户贡献度作为贷款利率定价、利率优惠的重要参考,实现以贷引存、以贷促存,提高资金归行率。二是做实以“代”促存。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政策倾斜,与财政、教育、人社、医保、民政、水务等部门对接,推动各类代发业务正常开展,今年以来代发涉农补贴3.24万户、2.19亿元,教育类工资1.68万户、0.75亿元,企事业单位工资19.48万户、13.90亿元。三是做实以“补”强存。针对对公存款短板,制定补短强短计划,一方面注重多开户、广开户,通过优化开户流程、提升开户效率、改进账户服务,拓宽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筛选目标账户,实施重点维护,采取专人跟进、团队营销、关系协调、参与竞标等方式,保持财政类资金揽存的主动性。9月末,实现对公存款同比多增1.26亿元。四是做实以“干”增存。围绕稳存量、保增量、提总量抓实干,在存量维护上,坚持分层分类原则,对一定额度以上存款跟踪监测,对发生异常变化的账户做好重点跟进,对大额资金存款实施“追链营销”,按周向基层支行推送单位500万元以上、个人100万元以上本地他行汇款清单,做好交易对手的账户营销工作,力争资金多回流、多沉淀;在增量拓展上,推行柜员“一句话营销”、大堂经理“嵌入式营销”、客户经理“重点客户营销”,按照“谁营销谁受益”原则奖励到人,有力促成全员营销格局。

多场景、广引流,促进资金闭环运行强化外拓外联,通过业务发展、机构合作、场景开发,促进构建多链条资金闭环,夯实稳存增存基础。一是发展收单业务。坚持量质并举,注重优质收单商户培育,在优选商户、激励商户、服务商户的基础上,促进商户提升综合贡献度,推动更多资金在行内循环。9月末,价值收单商户达2.72万户,收单商户综合营销贡献度511.06%。二是拓展场景生态。推广省级“五大”场景,建立分类目标清单,开展分步对接合作,通过考核引导、跟踪督导加快推进相关场景落地,构建客户营销、资金引流绿色通道,建设“智慧食堂”11个、“智慧学校”13个、工会福利181个,服务覆盖有效用户近3万人。建设本地场景,依托银政联动、银医协作、银商联盟,建设“智慧出行”“智慧物业”“智慧医疗”“智慧商超”等民生场景,其中智慧物业实现对全县300个小区物业监管,智慧住建直接实现沉淀5.1亿维修资金,智慧医疗实现月均收单3200万近10万笔交易,智慧教育实现全县94所民办学校近6亿资金监管。布局线下场景,以贷记卡发行、社保卡激活为契机,完善支付场景建设,配套“一分钱出行”“周末欢乐购”特色系列回馈活动,通过让利于客户,激发消费热情、助力市场信心、促进批量获客。三是延展党建半径。根据省联社部署要求,加快党建共建步伐,与60多家单位建立党建同盟,以开户为起点、以综合营销为重点、以账户正常使用以及资金逐步归集为目的,促进资金闭环运转。

多策略、优管理,缓解资金成本压力强化资金成本管控,发挥绩效导向性、定价差异性、负债主动性、管理精准性作用,全力遏制资金成本上行趋势。一是提升绩效引导能力。强化存款立行导向,细化目标任务,聚焦低成本资金营销,纳入全年各阶段竞赛活动持续推进。持续加大管理会计工具运用,增强成本利润核算的精细化精准化,大幅提升活期存款FTP利差,调降二年期及以上期限FTP利差,在提高核心负债稳定度的同时,有效平衡盈利性和流动性。二是提升灵活定价能力。适应利率市场化导向,强化负债成本管控意识,实现合理定价、动态调价、主动议价“三合一”管理,加强高息负债限额管理,控制大额存单发行,2022年大额存单基本无新增,2023年大额存单下降2.7亿元。加强客户利率敏感性分析,2022年至今进行三次降息,活期存款利率降为0.15%,定期储蓄较2021年下降14bp-132个bp。自2020年起,行活期存款占比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农商行首位。三是提升主动负债能力。积极争取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33亿元;首度与国开行开展15亿元的转贷款业务合作,拆入长期同业资金。适度运用杠杆效应,在安全前提下,与国有大行开展同业合作,建立线上质押回购融资渠道。与村镇银行开展线下同业存放业务,吸收低价格长期资金。1-9月份日均负债40.99亿元,9月末杠杆率1.28%,日均杠杆率1.36%。(苗启德)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