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的力量——看海安农商银行如何“到群众中去”
更新时间:2013-11-11 作者: admin
(此文刊登于江苏经济报
秋天,在农民眼中无疑是最美的季节。在海安县仁桥镇任开进的养鸡场里,老任正喜笑颜开地捡着鸡蛋,他告诉记者:“眼下,鸡蛋的行情不断看涨,下半年准能将上半年禽流感造成的十几万元亏损补回来,还能挣上20来万元。但是,如果没有海安农商银行在禽流感时撑一把,我真不知道怎么挺过去呢!”
把信贷送到千家万户
任开进告诉记者,今年春天爆发的那场禽流感差点让他遭遇灭顶之灾。当时,鸡蛋的销售价格从每斤3.5元直落到2.7元,还卖不动,就在他快撑不住时,在海安农商银行“千企万户”授信大会上,他获得了20万元的贷款。让任开进受益的授信大会,是海安农商银行今年为深层次推进银政企合作、切实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而推出的重大举措。
从4月份起,该行开展了“千企万户”集中授信工作,对全县6000多户应税企业逐户进行“扫街式”走访调查,在6月底举行了授信大会,对1193户企业客户、10.16万户自然人客户进行集中授信,并对100户企业客户代表、10户自然人客户代表进行现场授信,授信总额达191亿元。
去年以来,该行连续开展了“百强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金融超市走进乡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8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79.05亿元,涉农贷款占比94.1%,涉农贷款增量22.55亿元,增速为15.97%;支持各类中小企业1276户,中小企业贷款总额139.59亿元。
“贷款总量和增量占全县三分之一以上,这标志着我行为广大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金融血液。”海安农商银行行长徐晓军表示,这也是该行紧密结合服务“三农”的实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出的硕果。
把文化带给广大群众
在海安,每年的
九年的坚持,让该行“欢乐送百姓”送戏下乡活动成了当地文化品牌,并先后获得中宣部“全国广场文化特色活动品牌”“南通市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奖”“海安县十佳争先创优成果”等多项荣誉。
13年前,海安农商银行首开先河,在大公镇设立了全县第一家春蕾班,为30名特困家庭儿童送去全行500多名职工的浓浓关爱。一直到现在,每逢节日,该行员工们都会去大公镇走访三峡移民,慰问贫困老党员,走访孤寡老人。
除了大公镇,9年来,该行还走遍全县乡镇,帮扶经济薄弱村、贫困农户、失学孤儿……热心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该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送电影、送图书、送戏、送金融知识下乡……海安农商行十年如一日地践行自己的文化使命。“这是源于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回馈社会、感恩客户,是农商银行秉持的发展理念。” 海安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建强说。
把关爱传递至每位员工
在李庄支行工作了近18年的女柜员王元华,今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期盼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被调到离家较近的青萍支行工作,再也不用每天奔波
在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徐晓军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辖58个支行进行了逐一走访调研,同支行每位员工都进行了一对一的促膝谈心。不少员工反映,上班离家较远,既难以照顾到家庭,又对银行的业务发展不利。这一问题,引起了行领导的高度重视。该行研究实施了“回乡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面谈沟通,领导与员工“零距离”,这是该行管理创新的一大特色。去年,该行出台了《员工面谈沟通制度》,建立了各级经营管理层与员工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面谈沟通的目的主要以解决员工实际问题为主。该项制度实施一年来,该行各级管理人员共与员工面谈沟通256人次,涵盖员工工作调动申请、思想动态、建言献策等多方面内容。
基层的困难和诉求一直是该行领导工作的关注热点。去年12月,该行组织开展了“基层提问题,总行解难题”活动,共收集各类需总行解决的问题102条、各类合理化意见和建议174条,该行对各类问题的答复率达100%,共为基层支行和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60多项。
全员评价,员工当领导“主考官”是该行今年的新鲜事。今年初,全行678名员工一人一票,对行领导的履职情况进行了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行长室所有成员的满意度得票率均超过98%。一位员工感慨道,行领导能否胜任岗位,不是由某个领导说了算,也不是由上级部门说了算,而是由全体员工说了算,我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成为了企业的主人。
近年来,海安农商银行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民主管理,用干实事、出实绩来凝聚人心,经营业绩迅猛提高。截至9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281.1亿元,比年初净增56.4亿元,增幅为25.1%;各项贷款余额192.9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增幅为17.6%,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占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稳居海安县17家金融机构之首,2012年度该行等级管理考核被评为“AAAAA”级,经营管理目标综合考核位列江苏省农商行系统首位。(陈阁 黄忆寒 王剑)